年輕一代對「口立濕」三個字非常陌生,難道「口立濕」再過十年便會無人問津? 「口立濕」是老一輩對涼果的俗稱,涼果會得到這個俗稱是源於涼果對我們而言不是正餐,涼果屬於「垃圾」食物,所以隨著時間便順口說成「口立濕」;亦有另一種說法,因為涼果是集甜、酸、甘、咸於一身的零食,會令人吃完分泌口水,有 「口腔立即濕潤」的意思。 

 

涼果是以不同種類的鮮果或蔬菜經醃製而成的零食。以往慳儉的農民為了令鮮果或蔬菜的食用壽命延長,同時作為儲備用途,會在鮮果或蔬菜中加入糖或鹽去醃製再作儲存。後來因為儲存了太多的關係,農民會把多出的涼果贈送鄰居或向附近的村莊出售,慢慢形成涼果行業。涼果業大多屬於家族經營,五、六十年代是涼果業的高峰期,當時有超過一百間涼果工廠。但後來因為成本增加,絕大部份工廠都選擇搬到內地,同時更引入先進機械進行生產及製作。機械不但可以減低成本,更可以處理衛生及食物品質的問題。到現在,本港只有極少數老字號堅持手製涼果。相對地,機械式生產的涼果也純熟至可以媲美手製涼果的地步。

 

涼果種類非常豐富,主流的可分為蜜餞類如加應子、話化類如話梅、果脯類如楊桃脯等。相比薯片、朱古力等這些比較多年輕人喜愛的零食,涼果對年輕人來說不像零食,反而是一種有功能的食物。話梅、加應子、咸柑桔較常出現在年輕人眼前。每當喉嚨痛、咳嗽、飲用中藥嘅時候,長輩必然會提起,亦難怪年輕一代不把涼果當作零食。作為零食之外,涼果用途亦非常廣泛,可以浸酒、之餘亦可製作成醬料,更有豐富的藥用價值,是一般零食不能與之相提並論。 

• 柑桔: 醫治扁桃線炎;
• 山楂: 治喉嚨痛,開胃消滯;
• 陳皮: 化痰;
• 李子: 生津利水;
• 金橘果肉: 消食下氣、化痰止咳等。 

 

正因涼果不止是零食,同時具有舒緩作用,所以每個家庭必備幾種涼果以防萬一。可惜要遇上合口味的涼果並不容易,所以每當我們尋覓到特別的、優質的涼果時,都會大家互相分享、交換品嚐,與此同時亦能增進左鄰右里的感情。在購買涼果的過程亦樂趣萬分:先從眾多的玻璃樽裡搜尋自己最喜愛的涼果,再把涼果放在袋子中,每一個動作都充滿着對涼果的期待與熱情。作為零食而言,涼果絕對是當中的奇珍異寶。

面對眾多年青人對「口立濕」的陌生、手製涼果演變成機製涼果、玻璃樽裝演變成獨立包裝。究竟在消失的是涼果?是人與食物之間的溫度?還是左鄰右里的感情?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出處:

1. 為什麼零食叫「口立濕」? (來自:618上海街)
Link: https://618shanghaistreet.com/為什麼零食叫「口立濕」/


2. 口立濕(來自:當代中國)
Link: https://www.ourchinastory.com/zh/823/口立濕